中新经纬客户端 9 月 20 日电 央行在香港发行央票已逐渐成为常态。
20 日早间,央行发布公告称,9 月 26 日 ( 周四 ) 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 ( CMU ) 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 2019 年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央行表示,此次发行央票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央行介绍,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 6 个月 ( 182 天 ) ,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 100 亿元,起息日为 2019 年 9 月 30 日,到期日为 2020 年 3 月 30 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第九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为人民币 100 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
资料图 中新经纬摄
早在 2018 年 11 月 7 日,央行时隔 5 年重启发行央票,当日通过香港监管局发行两期央票,其中 3 个月期 100 亿元,中标利率为 3.79%;1 年期 100 亿元,中标利率为 4.20%。以上两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均为人民币 100 元。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统计,2019 年以来,截至 8 月 14 日,央行已经先后 4 次在香港共计发布了 8 期央票,加之 2018 年 11 月份的 2 期,目前央行已经成功发行了 10 期 ( 5 次 ) 、1200 亿元人民币央票。待 9 月 26 日央票发行正式落地后,前后 6 次发行的 11 期央票总金额将增至 1300 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央票是央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与 SLF、MLF、PSL 等投放流动性的操作不同,央票则是主动收紧货币,回笼市场流动性,其本质是央行发行的债券。同时,央行票据还是国债的一大补充,国债一般发行期限较长,很少有一年期以内的,而央行票据则带有国债性质,但期限经常较短。
央行方面表示,建立在香港发行央行票据的常态机制,有利于丰富香港市场高信用等级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和人民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完善香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中新经纬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