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2大重磅数据,美元在外储占比降至58%!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及资产构成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据报道,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8日首次披露了2项重要数据。根据该数据,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已经下降至58%,为什么美元占比会下降?这又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外管局公布2大重磅数据,美元在外储中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本月初,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1192.3亿美元,环比增加182.3亿美元,高于预期的31030亿美元和5月份的31010亿美元,达到逾1年最高水平。

IMF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量已经占全球外储规模近30%,稳居全球第一,日本则以12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第二。而与此相比,美国外汇储备则仅有1240亿美元,主要由欧元、日元和黄金等资产构成,不到中国外储规模的4%。当然,这和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地位有着重要关系。

不过,据《南华早报》周一(7月29日)报道,外管局首次披露的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率和外储结构中美元占比2大重磅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10年平均收益率为3.68%;数据还显示,截至2014年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2005年79%大幅降至58%,这低于同年全球外储中美元占比高达65%的水平。

报道认为,如果目前美元所占的比重仍维持在58%这一水平,那么以中国目前3.12万亿美元的外储来算,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外储中的美元资产约1.8万亿;而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债价值为1.11万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绝大部分是以美债的形式存在。

抛售美债增持黄金之外,中国还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会大幅下降呢?

对于这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李杰表示,这可能是中国央行同其他央行进行货币互换的结果。报道称,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同约40家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承诺互换额度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这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李杰还表示,降低美元的比重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分散风险,因为中国央行在管理外储时有2大原则,一是保值增值,二是对主要运营风险零容忍。一方面,持有美元资产的增值效果已经不太明显了。报道称,虽然年均3.68%的收益率跑赢了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但是却远远低于中投公司(CIC)自创立以来年均5.94%的回报率。另一方面,目前美元的信用已经岌岌可危,因此降低比重也体现了其对风险零容忍的态度。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近期中国连续3个月抛售美债、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的做法。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中国3个月抛售了共计207亿美元的美债,而截至6月末中国央行还连续7个月增持了200万盎司的黄金。

事实上,无论是降低美元在外储中的比重,还是抛售美债、增持黄金,似乎都表明美元的信用可能正在面临崩溃。值得注意的是,IMF今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国持有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同比猛增64%至2027.9亿美元,而美元资产占比则连续3个季度下降,由此可见,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各个国家对美元的信心都已经动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