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徐克是华语影坛的特技先驱?

徐克不仅是人们眼中的武侠片宗师,更是一个痴迷特效的技术狂人。作为技术控的徐克,拍摄《新蜀山剑侠》礼聘《星球大战》特技小组,《蜀山传》大量使用CG特效,到了《龙门飞甲》则引领国产3D电影风潮,《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挑战水下3D摄影。徐克在特效方面的尝试与创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语电影的轨迹和航向。本期《香港电影漫谈》就带您鉴赏徐克电影中那些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

1983年,徐克执导的《新蜀山剑侠》打开了香港新武侠电影的大门。本片既沿袭了徐克处女作《蝶变》离奇诡异的美学风格,同时礼聘《星球大战》特技小组重金打造视觉效果,从而为观众带来一个瑰丽无比,变幻万千的武侠世界。

电脑特效在当时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新蜀山剑侠》惊人地制作出远超当时所有港片的视觉效果,实属难能可贵。在引进好莱坞先进技术的同时,徐克并没有将影片全盘西化,而是保留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遗风,无论是布景还是服装,都尽显古代侠客飘逸、古朴和典雅的气质。

到了1987年的《倩女幽魂》,作为监制的徐克将声、光、电技术与香港传统神怪题材无缝衔接。兰若寺鬼魅横行的光怪陆离、幽冥地府群魔乱舞的阴森恐怖、树妖姥姥带有黏液的巨舌,皆给人留下童年阴影式的深刻印象。

《倩女幽魂》在美国上映时,徐克和程小东被西方影评人誉为“东方的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并给出“前者电影中的画面,后者恐怕只有做梦时才能梦到”的高度赞扬。其后的两部续集《人间道》和《道道道》,徐克同样以凄美诡异和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征服观众,更将香港神怪片的热潮推至顶峰。

2001年上映的《蜀山传》是徐克重返香港影坛的野心之作。为了制作出比18年前《新蜀山剑侠》更为宏大的特效场面,徐克聘请了4家好莱坞特效公司,最终创造出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神魔世界。

同年上映的《少林足球》一共有400多个特技镜头,而《蜀山传》则史无前例地使用了1600多个特技镜头,成为当年的港片之最。其中最经典的便是张柏芝饰演的孤月大师变成碎片的镜头。但电影上映后,徐克却被观众指责滥用特效,忽视情节和人物刻画。

如今看来,徐克对特效近乎“走火入魔”的追求,也是华语影坛的一件幸事,至少他在技术上的坚持和创新,令《蜀山传》的特效场面即使放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赏心悦目,丝毫不显过时。

用最新的特效技术重塑经典,想来是徐克多年来的情意结。《蜀山传》之于《新蜀山剑侠》如此,《龙门飞甲》之于《新龙门客栈》亦是如此。2011年的《龙门飞甲》是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

2013年的《神都龙王》则让徐克进行了水下3D的尝试。除了大规模的海战,片中还有一只用CG特效打造出来的巨型怪兽。由于预算所限,《神都龙王》没有聘请好莱坞特效团队,片中那些巨浪滔天的效果,全是徐克领衔的特效工作室琢磨出来的。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是徐克执导的3D谍战电影,本片改编自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讲述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中国解放军与多股土匪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徐克依然用打破常规的画面想象力处理影片的动作场面,没有了翻转腾挪的古代侠客,取而代之的则是重型的枪械和坦克。红色经典题材在特效的包装下,显得尤为震撼人心。特别是片中“打虎上山”的桥段被徐克呈现得栩栩如生,3D特效和摄影更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徐克今年的新作《西游伏妖篇》中,依然有着很多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的特效尝试。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徐克营造了一个个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超现实电影空间,始终能将个性与商业、偏锋与主流进行有机融合。正是那些出神入化的视觉奇观,构成了徐克令人目眩神迷的电影美学世界。

【本文作者方舟微光Studio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