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纯碱产能与产量发展
我国纯碱工业始于1917年天津永利碱厂的创办,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由于连年战乱,自1924年起25年间我国共计生产纯碱150万吨,平均每年只有6万吨,1949年产量仅有8.8万吨。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对大连和天津两个碱厂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到1957年,大连碱厂产量达到30万吨,永利碱厂产量达到20万吨。
此后我国纯碱产能与产量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1988年以前,我国纯碱的新增产能以联碱法为主,1989年之后开始了联碱法、氨碱法和天然碱法并重,以原盐产地为中心的大规模发展和高速增长阶段。90年代初,中国结束了长期依靠大量进口满足国内纯碱需求的局面,并逐渐成为纯碱的净出口国。2002年纯碱产能突破1000万吨,自2003年起,我国纯碱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纯碱产能突破2500万吨。2014年,我国的纯碱产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3135万吨,产量达2515万吨。截至2018年底,我国纯碱产能为3115万吨,产量为2621万吨。
2007-2018年中国纯碱产能产量、产能增长率图
轻重碱产能与产量
国内纯碱企业的重质化率一般在40%-60%,即生产线产能设计决定最高可将40%-60%的纯碱产能加工转化为重碱,在这一比率内,纯碱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轻重碱价格决定产出的轻重碱比例。青海纯碱企业的重质化率较高,可达70%以上。也有少数企业的重质化率为零,即完全不生产重碱。
从产量上看,2018年轻碱产量1325万吨,较2007年增长95万吨;重碱产量1296万吨,较2007年增长769万吨。整体来看重碱的产量增速远远高于轻碱,产量占比也从2007年的30%增长至2018年的49%。
2007-2018年中国轻重碱产量占比图
不同生产工艺纯碱产能产量
截止2018年,我国共有44家纯碱生产企业。其中采用联碱法生产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9家,大部分企业的产能低于100万吨,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和重庆,2018年联碱法企业产能合计1516万吨,占比49%,产量合计1139万吨,占比44%,产能利用率为75%。采用氨碱法生产的企业有12家,大部分企业的产能高于100万吨,主要分布在青海、江苏和山东,2018年氨碱法企业产能合计1419万吨,占比45%,产量合计1318万吨,占比50%,产能利用率为93%。采用天然碱法生产纯碱的企业较少,仅有3家,其中2家位于河南,1家位于内蒙,2018年天然碱法企业产能合计180万吨,占总产能的6%,产量合计164万吨,占总产量的6%,产能利用率为91%。
2018年不同生产工艺产能与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