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们可以不做英雄,但可以“向好而生”!
原创: 英华时光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岁月静好,无不向往。但,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不仅要面对幸福喜乐,还要面对困境、失败、悲伤、背叛、别离……人生不易。
上学时,读书、考试,不容易;工作后,求职、打拼,不容易;结婚后,养活一家老小,不容易。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都在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然而,当一切的一切,与“生命”放在一个天平上时,我们才发现再不过平淡的一个日常也是多么值得珍惜,“英雄”离我们那么近,离我们又是那么远。
面对无形的死神,每一秒、每一步都有被烈火焚身的风险,电影《烈火英雄》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消防员这个职业。影片根据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故事原型是2010年的大连7·16油爆火灾。
剧情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仅谈谈个人的观影感受。火灾、爆炸、抢险、牺牲,亲情、爱情交织,仅这样的题材就足可以打动人心了。但从整个影片的节奏、情节设置、演员的代入来说,还是有让人跳戏的部分,情绪达不到饱满连贯,有催泪效果,但冲击力不够震撼。
我想,英雄不应该被人遗忘。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再次关注到了消防员这个群体,让人们再次思索“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在感动、感慨的同时,我们更需要问问——能做些什么?
在这个小城里,我们每个人也有着属于自己不同的工作与生活。
每天,晨曦微露,在易水公园、在文化广场、在燕都古城、在大街小巷,总能看到晨练的老老少少。跑步的、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唱歌唱戏的……人们感受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运动的乐趣。除了晨练的人群,还有他们——
清洁工开始清扫街道、运走垃圾;
建筑工人开始高楼作业;
卖早点的商铺、街摊开始营业;
卖菜蔬的、卖小百货的开始在广场、公园门口叫卖;
市场里,卖主食的一屉屉馒头、花卷已经出锅,冒着热气
………………
在自己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安于小城,向好而生。
(于正万 摄影)
无论我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遵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守护自己的家人、朋友,可以特立独行,个性思维,但不能为所欲为,违背法治与公德。真正的“好”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好”,通过努力、发展,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工作条件日益改善;二是周边的“好”,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甚至是你擦肩而过的路人,都会因你而感到温暖。
这几年,在这个小城里,
涌现了多少平凡的“好人”故事,
我们共同见证了多少爱与感动——
2015年,7月16日到10月22日,一个刚刚满月的山西弃婴在易县渡过了温暖的99个日夜,易县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小平安”。从大龙华乡马峪村放羊夫妇在途中把他救起,易县检察院、民政局等部门到社会爱心团体,从私家医院、企业到普通干部群众……多少人聚沙成塔、汇爱成河。
“大凉山飞翔着鹰/飞翔着梦,阿妈的泪/挂在天边,挂着思念”。2017年,19岁的四川彝族小伙高阿锋勇救廊坊母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易县各界干部群众捐款捐物,冒雨为英雄追悼送行,为高阿锋家人带去了最大的慰藉。
还忘不了,易县教师齐鹤堂,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扎根山区执教六十余载,写就一代教育家的德艺风范,“生命不息,音乐不止”的座右铭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故事因为一场报告会让人们再次想起。当他被学生们搀扶着请上台,全场人自发起立,鼓掌致意。
……
在我们身边,也有英雄,但更多的是平凡人的平凡善举。我们不必人人都成为英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比今天做得更好。给老人端一碗热饭,陪孩子读书游戏,帮同事装订下文件,自己早起锻炼学习……时间会记录下我们给生命的每一份命题。
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烈火英雄》的时候,有老人、有孩子,更多的是捧着爆米花和饮料的年轻人。观影中,在一些相对轻松的片断,还是会传来一些笑声……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没有人生而伟大,只是有人做出了伟大的牺牲。这样的影片还是应该多拍一些,我们在经历成长、挫折之痛过程中,还应该明白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提示
水火无情
重在预防
消防安全
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