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心语】麻醉如花静静绽放——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一顶花帽,一身绿衣,她宛若夏花,在无影灯下寂静绽放;一双巧手,一双慧眼,她化作天使,在患者身旁贴心守护。她纤瘦的身躯,在手术台上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为患者打造安全舒适的生命结界,她就是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莉。

提起麻醉师,很多人都会觉得充满了神秘感,诚然,与医生护士不同,他们工作时间待在手术室里几乎“与世隔绝”,即便与病人接触,病人也多处于麻醉状态。对于麻醉师,不少人只能说出是手术室给患者打麻药的人,除此之外再无更多了解,殊不知他们被誉为医疗安全的“守门员”。

心路历程

阴差阳错选定职业方向 成为守卫生命安全使者

“终于到了交接班的时间,今天连续做了4台手术,真有些吃不消了。”累得有些虚脱的张莉说道。

张莉1978年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2002年7月,张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麻醉专业。求学期间,张莉与来自广元市苍溪县的同学何福江情定终身。毕业后,两人一起回到广元,进入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与这份工作结缘,其实缘于高考填报志愿时,隔壁一位从事中医的邻居叔叔建议,麻醉就是打一针,工作相对轻松,很适合女孩子。这也代表了很多人对麻醉师工作不了解,直到进入岗位上,才知道这份工作的强度与辛劳程度,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张莉回忆说。

分享感悟

生死瞬间同事们的勇敢 让她明白救死扶伤的真谛

今年刚届不惑的张莉,已经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业务骨干和能手,很多大型手术和复杂手术,她都参与其中。作为手术室里的重要一环,麻醉科一天平均要进行数十台各类型手术,一名麻醉师一天接3到4台手术是家常便饭。

谈起自己17年的从业经历,有一个画面是张莉最为深刻的记忆。张莉缓缓道出,“那是2008年5月12日,刚准备送一个接受完心脏手术的病人去ICU时,地震毫无预兆,气势汹涌来袭,手术室的器械、病床、各类仪器都被颠得四散掉落,我也被震倒在地。随后,手术室突然断电,我拼命爬起来,将我负责的病人麻醉机,赶紧调整到手控呼吸模式。正当惊恐万状中不知怎么办时,科主任王义冲进手术室,大吼一声‘年轻人先走,我留下来’,随即和还未走下手术台的心胸外科医生张熠,一起扑在一个刚做完手术的11岁小男孩身上护着他。”

这个画面,让张莉十分感动,她说道:“生死惊魂的那一刻,同事们的勇敢和坚强,让我真正明白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真谛。从那以后,面对工作中的苦和累,我都告诉自己,医务工作是无比神圣和崇高的,值得一生追寻。”

畅想未来

潜心学术科研、惠民科学 科学管理传帮带教

临床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尽心尽责的张莉,十分注重自我提升,年纪轻轻就拥有“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液管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第四届麻醉医师分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她开展的“麻醉深度监测术临床应用”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被推广到基层医院。

张莉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工作,安排协调手术开展,规范各项操作流程。“科室有17名同事,还有平日带的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我要做好一个老兵的传帮带,帮助他们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为了提高基层医院麻醉水平,张莉带领团队参与了多次科技下乡活动。在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驻点工作半年,开展多例危急重症患者的麻醉,并在各县区多次举办医学讲座,将先进的麻醉管理理念推行到基层医院,惠及更多的患者。

张莉表示:“麻醉医师凭借丰富的知识、细腻的观察、快速的反应、精湛的技艺等能力和优势,在医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麻醉医生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现状下,我会保持初心,加强综合素质提升,为舒适化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伸阅读

麻醉医师 只是打一针麻醉剂的吗?

“有时大家对麻醉医师的工作误解太多!”南方医科大学顺徳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奕文说,很多人认为麻醉医师的工作就是在病人手术前打一针麻醉就“完事”了。

他解释说,如果在一台手术中,主刀医生是“救命”的角色,那么麻醉医师扮演的就是“守护生命”的角色。一场手术前后,麻醉医师都不能离开手术台,并不是打一针麻醉就“走人”。从病人或家属在手术通知单签字开始,麻醉医师就开始“守护”病人的生命。在术前,麻醉医师会走访病床,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这些都在手术中对病人实施何种麻醉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手术中,麻醉医师要盯紧病人的各项生命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给予一定的药物控制,以维护生命体征平衡。麻醉医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保证病人手术不痛,还要保护病人在手术中维持生命。病人术后麻醉药剂散去会产生痛感,麻醉医师还要根据病人情况,继续帮病人提供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是全能医师,要随时参与抢救,包括遇上心脏突然停止等危重病人,都要随时做好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