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拧劲”搞教学 鼓足“干劲”教奥赛

当前,官方或坊间对奥赛辅导的评判褒贬不一。对于这一点,刘红梅从不避讳,但也不正面回应,而是一头钻进化学知识的海洋,摸索出了科学有效的化学奥赛辅导模式,坚守自我,和她的“弟子们”在化学的探究中自得其乐。

10年用心辅导

夺得13枚奥赛金牌

刘红梅大学学的是化学专业,源于兴趣爱好,她还辅修了英语和哲学。读本科时,她的文献检索能力得到公认,那时她已经可以查阅英文版的专业资料了。作为奥赛教练,浏览英文网站或阅读专业英文著作已经成为她的必修课。刘红梅每天都会浏览国外的专业网站,经常查阅最新的国内外专业学术研究近况,掌握最前沿的学科学术发展动态。所以来到刘红梅的门下,进名校已经不再是学生们考虑的事情,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要留下来,就必须跟上她的节奏,首先第一步就是要适应她独特的双语教学辅导模式。于是,她在选拔学生时,具备英语素养是一个基本条件。

很多人都认为参加奥赛会耽误学生很多时间,刘红梅的底线就是“坚决不占用文化课时间”。对奥赛教练而言,走这条超常规路是必须具备超常心理素质的。别说不占用文化课时间能成功是奇迹,即便占用文化课时间能成功那也是奇迹。但刘红梅在选拔学生时的第一道门槛就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考验,能够留下来的孩子基本在化学、物理、数学三学科上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刘红梅很自信,她的学生即便保送不了,正常参加高考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份满满的自信背后,是一个女人倾注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奥赛教练员,自2009年调入历城二中以来,10年间,刘红梅辅导的学生获得全国金牌13枚、银牌15枚,省赛区一等奖近百人次。

坚守自我

走认准的路

在同事的眼中,刘红梅给人的印象总是有些与众不同——比较“犟”,但凡她认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放弃。但就是凭着这一股“犟劲”,她一头钻进化学知识的海洋,从不把困难当回事,始终坚守自我。

“刘老师对很多药品反应特别强烈,甚至身上出现红疙瘩、呼吸不顺畅。”刘红梅的“徒弟”赵思斌反映,老师是过敏体质,但是她仍会出现在实验室,因为她知道分析实验的操作要求极高,失败或失误都要重新再来,她不仅要让同学们了解实验的过程,更要让同学们懂得实验的严谨性。

即便这样,刘红梅依然没有耽误过学生们任何一次训练和教学任务。她曾经说过,只有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可以真正理解化学,因为搞化学研究本身就是最脏、最累、最有毒的工作。她的这份严谨与执着,让大家在感动中加深对化学的认识,总能激励同学们找到迸发激情的动力。

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刘红梅的时间基本都靠在了学校。学生上课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办公室学习、备课,即便是学校让她弹性工作,也改变不了她的工作习惯。工作至今,刘红梅依然对没能进入科研领域有些遗憾,但是从事奥赛辅导给了她很多启示与教育,她发现了很多真正热爱化学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份工作更有意义和价值。(本报记者 赵一帆 通讯员 张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