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某中学老师在开学时提水桶给女生卸妆,因为学校绝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引导。此前学校已多次禁止初中生化浓妆,但效果不好。据校方介绍,推出这个办法后,学校化妆的情况有明显好转。
校方的出发点是好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这个人生中最重要老师的引导,学校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既要教知识,还得教为人处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但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化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在同学面前卸妆太丢脸,只好妥协。离开学校,很可能变本加厉地画浓妆。
10多岁的初中生,正是刚开始注意自己形象,希望能够引起异性注意的年龄段,这是天性,没办法抵抗。
但也能想象出,青春期的小孩学大人画浓妆,不高档的化妆品,拙劣的手法,会产生如何惊悚的效果。
与其采用强硬手段,迫使学生们不化妆,根本的解决方案,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
现在的中年人,翻开当年青春期的照片,人人都是“杀马特”,恨不能重新活一次。他们的上一代,物质极度匮乏,吃饱饭都是问题,何谈美丑。所以到了他们这一代,物质丰富了那么一点点,关于外面的资讯多了一点点,没有人告诉他们美丑的标准,只好自己瞎折腾,然后留下一辈子的“黑历史”。
而现在更年轻的一代,获得外面的讯息实在太方便,大人的意志已经不能轻易说服他们,更多要靠潜移默化培养他们的审美。
虽然留守儿童的物质条件不是那么好,没有太多机会进美术馆、博物馆,近距离体会美,但一样有办法了解真正的美应该是怎样。
比如,树立一个体育偶像。优秀的运动员,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背后自律与韧性且不说,至少在人体审美上很正常。一个强大的男人,有流畅的线条,跑起来像猎豹一样,跳起来能像乔丹一样滞空,小朋友怎么可能被弱不禁风、涂脂抹粉的娘炮带偏?
又比如,让小朋友看奥黛丽·赫本的电影,哪怕是《窈窕淑女》这样老套的故事,也能从中看到优雅的身姿、深厚的学识、有趣的灵魂才是真的美。
更别说,网上还能下载一堆世界名画,中国书法,欣赏过真正的美,晓得标准在哪里,才不会降低自己的格调。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纠正一个小错误,都要动脑筋找方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贵州都市报·都市新闻立场)
都市新闻
作者 张竞超
编辑 王浩
校对 肖阳
编审 廖波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