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盘江畔小马哥 勤劳铺就幸福路

电头条新闻贵州六盘水9月12日讯(通讯员 李泵 梅学云)在贵州与云南交界的水城县都格村三岔河地带,北盘江、泥猪河、毛家河在这里交汇,70余户人家“散落”在河两岸的山坡上,在三岔河谷顶端,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巍峨耸立。

九月的三岔河已进入枯水期,水位较低,河底的奇林怪石尽收眼底,河面上两座铁索桥静静的伫立着,这是马选军回家的必经之路。走到村口,一眼就能看到河对岸马选军家刚建成不到两年的三层小楼房,这是村子里最高的建筑,因为脑子灵活、性格开朗大伙儿都喜欢喊他“小马哥”。

小桥

193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马选军的祖辈举家迁到这里的三岔河河谷,在这个避世的河谷里安身立命,到马选军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人,一间小小的瓦房便是一家人的栖身之所。在他的记忆中,这个小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靠天吃饭的祖辈们在这个村庄艰苦生活着,基本上也很少有陌生人进村。

“我们这里交通不便,小时候读书都要走上好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80年代之前我们还没通电,所以就烧煤,每天放学还要从几公里外的煤场背煤回家。”说起小时候吃的苦,这个精瘦黝黑的男子依然面带微笑,艰苦的生活也让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2013年以前,马选军和村民进出村的唯一办法就是走河边的崖上开凿的一条小路,再经过一座不到50米铁锁吊桥,又穿过一座更狭窄更短的小桥再爬上一段百米的坡才能到家。

这两座铁索桥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连接了河岸两边的贵州和云南,也是马选军和村民回家的唯一道路。为了保证两座铁索桥的稳固,马选军从二十多岁就开始自愿自费做起了桥梁的维护工作,每年他都定期对桥身进行加固,对铁锁进行打油保护,这一做就是十几年。“我们进出都靠这座桥了,一定要把他们保护好,老人孩子们出入也方便。”马选军说

90年代,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求更好的出路,村里留下的基本都是儿童和老人,马选军选择留在家乡并在当地的响水发电站找到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在上班的同时也能帮村里做事。

大桥

2016年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桥建成通车,从贵州和云南的时间一下子缩短到了一个小时,随着大桥的建成通车,这个三岔河地带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村里渐渐来了观光游客,但很多游客对这个地方地形不熟,于是热心的马选军和妻子免费为游客们做起了向导服务和提供食宿。但村子条件有限,接待游客比较吃力,马选军开始考虑建房供游客们歇脚。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子还能有游客来,这多亏了北盘江大桥的建成,我希望来的每一个游客都能有最好的体验,这样才能为这个山村带来更多的游客。”说到大桥建成带来了改变,马选军很激动。

2018年,他和妻子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开始建房,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想的那么顺利,当他动员村民一起做时,村民们投来了反对的声音:“游客就是图新鲜,来一次就不会再来,没有必要!”但马选军坚持自己的想法。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时期,供电所为这个村子从对面的三岔河变压器接电搭火,马选军知道这个消息后,赶紧和供电员工一起协助协调线路通道等一系列问题。

不久,村里用上了更高质量的电力,村民的用电和马选军建房的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房子建了起来,条件改善了,来这里的游客也也越来越多。

村庄新面貌

2019年9月的一天,来自英国、俄罗斯的3名外国游客在马选军的楼房开心的吃起了一顿美美的晚餐。这是马选军家第二次迎来外国客人,三名游客开心吃着农家菜的同时,对马选军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

“现在,我们能这里可以为大家提供较好的食宿了,所以大家回去都会帮忙宣传我们村子,现在每个月我们家都会接待10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马选军说道。

马选军新建的楼房每层有近两百个平方,一楼是会客厅和饭厅,在这里游客可以吃到来自云南的土鸡蛋,地里刚摘下的蔬菜,三岔河里刚捞起来的鲜鱼,二楼的四个客房干净整洁,空调、热水器、大冰柜等电器一应俱全。平时除了忙农活、手里的工作、村里的大小事,马选军都会热情的给游客们做免费的旅游向导,而妻子就为大家做美味可口的饭菜。

今年年初,考虑到村子游客增多,用电需求日益增大,供电所员工克服供电距离远、运输极其困难等问题,为这里搭建了一条2公里的10千伏输电线路,为河对岸的这十几户人家安装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从此,马选军和村民们用上了动力电。

在马选军的带动下,当时并不理解他的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做起游客的服务工作,马选军在忙碌的同时也不忘帮助村民一起建房。现在,马选军又开始张罗为村里建公共厕所。

从大桥开始建设的2013年到现在,六年过去了,这个村子从那个无人问津的偏僻山村变成了游客不断的美丽村落,进村的水泥公路崭新宽敞,供电线路整齐划一,马选军家的三层小楼房在群山之间别致美丽。三座桥、“小马哥”已成为这个村庄的名片,攀升的大桥见证了村子的变化,也让这个村庄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连接云南和贵州。 彭建军 摄

小桥是大家进村的必经之路,桥下正是三岔河。 彭建军 摄

村里电器多了,供电所员工积极帮助村民解决用电问题。 李泵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