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一种味道——谨以此文,致父母、游子和家乡

秋雨疏降,推走夏日的炎热,秋风乍起,点亮月光的窗棂。

寒冷总会带给人归家的焦灼。

而归家,是中秋的发出的呼唤。

秋日是一种醇厚的味道:有桂花的沁人,白酒的浓郁,月饼的烤香,栗子的香甜,透过空气侵入异乡人的思念之中,酿成一首浓郁的“游子吟”。

总想起小时候,每年中秋到来之前,父亲总会拿上布袋子,用28寸的大自行车载着我带上我到集市进行一番采购。花花绿绿的糖果,琳琅满目的月饼,像刘海一样遮住了我的视线。

我舔着嘴唇,幻想着各种滋味,眼睛里尽是无限的渴望。

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父亲和我决定选择中秋“老三样”回家:月饼、核桃和栗子。

月饼是油沁沁的,核桃是湿漉漉的,板栗是俏生生的。

自行车的铃声敲开家门,也敲开我对中秋的期望——心里梦里都是云腿月饼的美味和栗子的香甜。

中秋那天,父亲会先用刀在每一颗栗子身上砍出一道可怜的伤痕(爸爸说这样比较入味),然后在灶台上支一口大铁锅,把栗子倒进去,加上蜂蜜不停翻炒,炒到香气四溢,等到栗子壳略略泛黑发胡,就可以出锅了。

我的任务是“夹核桃”,工具是家里的“铁金刚”——大门。拿起一颗核桃放在门后铁栓处轻轻一夹,“嘎吱”一声吓跑门前昏昏欲睡的小猫,核桃就裂开嘴笑了。

母亲则把月饼认真的切成小丫,尽量保持外面的酥皮不要碎掉。

当所有食物装盘完毕,我已经急不可耐时,母亲却还要在姥爷的相片前点一束清香,倒一杯白酒,放一份美味,说几句轻言。

之后,栗子、核桃、月饼、糖果终于一起集合到月光下,父亲小心翼翼从屋里端出自产自酿的“梅子酒”,再来一首妈妈的“风儿轻月儿明”,这个中秋才算完整。

这样的记忆越来越远,却始终如同中秋的月亮一样明亮。

离家之后,中秋似乎变了又变,从大学宿舍到古都街头,从雪山脚下到华灯初上,每个中秋我都在不同的地方游荡。

然而,无论在哪儿,我总会在街头寻觅一处小摊,买上一包热热的栗子,咔嚓咬开,在满嘴的热气和香味中拨通电话:爸妈,中秋快乐~

今年的中秋,我依然不能回家,但我早早地就到菜市场买好了栗子和核桃。在网上从云南购回了火腿月饼。

我告诉两岁的儿子:中秋是月亮上的兔兔,是桂花的香味,是食物的美味,是妈妈对姥姥姥爷的思念,是我对你最大最大的爱。

有的节日是一种颜色,比如春节的红。

有的节日是一种温度,比如端午的热。

有的节日是一种心情,比如清明的雨。

有的节日是一种味道,比如中秋的香。

谨以此文,祝所有的父母和游子中秋安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