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第一个离开家的中秋怎么过?

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风送爽、玉露生凉。无论身处何方,中秋之夜,定会抬头仰望那一轮共同的明月,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

今年的中秋节,正值各大高校开学之初,不少大一新生因为远离家乡,无法回家过节,他们要在学校度过第一个离开家的中秋节。不少新生表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花好月圆盼团圆,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容易触景生情,确实有些想家,不过跟许多同学在一起过节,也很新鲜。

第一个离开家的中秋节,想家吗?

中秋假期,正值复旦大学新生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多数来自外地的新生选择留校度过人生中第一个在异乡的中秋节。这次的中秋节,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不是父母家人,而是是室友、同学、老师。

“打算和室友一起在光华楼草坪看月亮,希望一定不要下雨哦!”来自安徽铜陵的一名新生告诉记者,“大学刚刚开始,还没适应独自在上海的生活,很想念家乡的小城,想念小城里的家人,所幸在这里也碰到了很多很可爱的人。”

不能回家过节,“吃货”新生方宇杰却显得很兴奋:“说实话,我不怎么想家,可以趁着放假多尝尝这边的美食。”

硕士新生胡晓波不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显然已经习惯了。在谈及和谁一起过节时,他爽快地回答:“当然是和女朋友啊!”

大二本科生在中秋节当天依然有晚训,但在打军体拳、连队拉歌之余,会组织学生与教官一起赏月。学生徐文澜说:“和教官一起过中秋节,还有歌咏比赛,就像举办了一场中秋晚会,蛮有意思!”

校徽月饼、特供美食……学校后厨爱心满满

为了一解大家的思乡之情,高校的后勤人员别出心裁地为新生准备了各种节日礼物。

复旦大学的后厨在中秋节推出了特供的本地菜品,除了代表团圆的月饼,还在中秋当天为师生们专门提供芋艿和毛豆。毛豆,又称“毛豆荚”,“荚”音谐“佳”,芋艿谐音“运来”,都有美好的寓意。在后勤人员提供的菜谱上,记者看到,还有名为“团团圆圆”的香芋牛肉丸、“念念不忘”的桂花糯米藕、“朝气蓬勃”的桂花红枣发糕等。工作人员对这一创意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希望大家一享口福,更祝福大家好运连连,吉祥如意。”

值得一提的是,食堂点心部推出的口味多样的中秋月饼,每一块月饼上都有学校的校徽。清甜的广式月饼采用地道传统的手工,新鲜出品的苏式月饼是鲜肉馅料,而桃山皮月饼包括了抹茶、樱花、牛奶香芋、巧克力等优质新鲜的馅料,风味独特,各种月饼在学生们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

“我的口味超级传统,吃了那么多,我还是喜欢豆沙味的。”张翼同学说,“可是今年在餐厅买月饼突然发现,蛋黄味也挺棒的。”

品尝了学校出品的月饼,一些新生会选择把复旦月饼礼盒邮寄回家,让家长一起感受中秋的快乐。

三行情话、生日晚会……学校活动精彩多多

“想把月亮揉碎成星星/连同我的四年/一起洒进你的梦里”

“月色温柔/小道幽静/我想起你”

“不同的城市,同一抹淡黄/不同的天空,同一缕璀璨/望碧霄圆盘,愿与你团圆”

这几首短诗来自复旦大学志德书院公众号在中秋前夜发布的“中秋三行情话”活动,复旦大学的每个班级在中秋当天都会举办不同特色的新生嘉年华与灯谜会,辅导员老师专门准备了爱心月饼送到每一位学生手中。

记者了解到,新闻学院新生中秋节的晚会现场,将会为3名在佳节当日过生日的同学举办生日会,生日蛋糕上会燃起18根蜡烛,全班同学唱歌祝福,让新生们体验一次难忘的成人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