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开始,一些汽车厂商就开始陆续进入网约车领域。从上汽、一汽、吉利,再到东风和长安,在加入网约车竞争后就一直处于高开低走的状态。几年之前,网约车市场就有过群雄并起的时代,但最终还是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再度上演类似的戏码,也未能改变行业的走向以及司乘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传统的制造产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他们才把视野放到网约车市场上。可是结果却是怎么样呢?享道出行是上汽的平台,不过他们在上海地区进行试营业阶段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让体验的乘客们,从期待一步步走向了失望的过程。享道出行试营业期间,乘客还是发现了这些问题——平台打车难、部分司机素质不高、导航地图老旧等。
很多平台在最初上线的时候,都会向刚注册的用户发放优惠券。不过由于叫不到车的关系,这些抵扣券也就成了"摆设",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就已经不及格了。此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乘客表示"我前两天体验时,坐了10公里的路程,也就收了20元。但是第三天的时候,同样的路程竟然就要收我40元。"像这样大幅增加车费的情况,几乎是新网约车平台的惯用伎俩,不过这个涨价的幅度确实惊人,这也成为了乘客开骂的一大因素。
很多汽车企业在进入网约车市场时,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首先,平台的服务意识太差,这也是车企产品在转型过程中很容易暴露的问题;其次,就是在平台的技术开发没有强有力支撑,对于一个新领域缺乏足够的执行力。网约车是要解决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运力与需求的动态匹配问题,因而需要有以算法与数据为核心的IT能力作为技术中台,这正是享道出行所缺失的一大问题。
那么车企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儿呢?车企能解决的最大问题,正是在技术方面。在5G时代和人工智能兴起之时,车企如果能跟随潮流进行研发,比如制造并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因为网约车平台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司机的抽成,如果可以在未来用机器人作为司机,那么长期运营下来就将扭转亏损的局势。
其实无论是汽车生产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只要能解决乘客的出行问题,让大家平安而实惠地出行,就必然可以赢得更多用户的支持。如今网约车平台增多后,用户多了更多的选择,但只有长期拥有稳定产品和服务输出的平台,才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