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劳动者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损失如何计算?按照我的理解,如果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是无法办理退休的,这个损失就是养老金的损失,这个损失算起来就比较大了。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
第一,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劳动者是无法办理退休的。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按照社保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都必须要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如果用人单位没有按时足额缴纳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职工的赔偿责任和损失。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员工对用人单位没有缴纳社保的行为听之任之,不敢举报,不敢维权,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员工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后,无法办理退休。按照我国退休的相关规定,退休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即男职工达到60周岁,女职工达到50周岁;二是养老保险缴费达到15年。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顺利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由于用人单位没有缴纳养老金保险,即使员工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也是无法办理退休的,这是员工最大的损失。
第二,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属于违法行为,员工有责任进行监督和举报。
员工在单位工作期间,用人单位是否缴纳了养老保险,其实员工心里是明白的,但是为了今天的饭碗,放弃了后天的养老待遇,于是大家都选择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产生,很多员工辞职或是离职后,或者到了退休年龄办不了退休,没有养老金,这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时才想到去维权,去举报,给劳动城行政部门的调差取证增加了难度,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加之时过境迁,员工的取证、收集证据材料难度也非常大,想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也是很难的,心里再有一千个不甘心,也是徒劳的,要打赢这种官司的难度非常大。
第三,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劳动者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损失如何计算?
你提出的这种问题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单位之前你个人是缴纳了养老保险的,按照相关的规定你可以办理退休,只是由于缴费年限比较短而造成养老金偏少的损失,这种损失是能计算清楚的。按照养老保险的缴费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长缴长得”。养老保险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个人养老金就会越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你办理退休时,养老保险缴费刚好15年,那么你养老金水平就只有1000元左右,但是如果你在用人单位工作了10年,用人没有为你缴纳社保,那么每缴纳一年,基础养老金少领50元来计算,你本来应该是25年的缴费年限,实际每月就少领了500元的基础养老金,少交了10年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年至少损失5000元左右,10年损失了5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损失就是360元,这样算下来,总计养老金的损失每月少领840元左右,假如能活到80岁左右,20年少领取201600元,这只是养老待遇这一块;医疗保险这一块损失也是很大的,由于单位没有为你缴纳医疗保险,自己退休后需要补缴10年的医疗保险,每年按照5000元来计算,自己补缴10年,需要个人支付5万元左右。上面计算的结果是你符合退休条件办理退休后的损失情况;如果由于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导致自己无法办理退休,没有医疗保障待遇,那这个损失是无法计算的,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总之,由于单位没有缴纳社保,导致自己无法退休的,其损失是自己既无养老金,也没有医疗保险,这个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如果之前自己缴纳社保的,可以正常办理退休,但是由于在单位工作期间没有缴纳社保的,导致自己养老金减少,医疗保险需要自己补缴,这个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损失至少也是在3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