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所长不简单

从警18年,

杜金环先后帮扶过160位孤寡老人

和失去亲人的孩子,

被21个孩子称为“警花妈妈”;

20余次前往

涉嫌故意杀人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家中

做规劝工作,

并只身与之见面最终规劝其自首;

她叫杜金环,山东省郯城县公安局胜利派出所所长。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杜金环共参与侦破各类治安、刑事案件25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万余元。

杜金环曾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郯城县十大杰出女性”、“临沂市三八红旗手”、 全市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全省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齐鲁最美警察”等荣誉。

孤寡老人的闺女,失亲孩子的妈妈

杜金环认真践行“忠诚担当、高效廉洁、严格执法、亲情服务”新时期沂蒙公安精神,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结对帮扶、走访联系等多种方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5年12月4日下午,当从齐齐哈尔赶到胜利派出所的群众刘月看到失联一年半的老父亲时,喜极而泣。

更让她惊喜的是,已经疯癫两年的父亲竟然叫出了她的名字。

12月3日清晨,根据群众报警,杜金环将一位吃完饭不付钱并且沉默不语的流浪老汉带回派出所。老人失忆,说不清家乡,也记不起亲人。

看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杜金环心里一酸,安排民警带着老人洗漱,自己为老人买了新的棉衣、棉帽和棉手套。

杜金环握着老人瘦骨嶙峋的手轻声地说:“看到您,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您如果有女儿,也应该像我这么大了吧?”

老人眼里湿润了,良久说了一句,“我有女儿”。

最终,在杜金环帮助下,老人奇迹般地想起了往事,并联系了自己的家人。

2016年,杜金环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胜利镇北新汪村村民马某在7年前捡拾了一个弃婴,眼看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一直没有户口,无法办理学籍和低保。

杜金环上门了解情况,并主动联系民政、户政、学校及村委等多个部门调查了解并为孩子及时办理了落户手续。

去给马某送户口本时,杜金环发现她老伴多年前已离世,马某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杜金环立即给孩子买来衣服、生活用品,联系学校为其办理了特困生补助,还在民政部门为两人申请了每年5000多元的低保补助。

在杜金环鼓励和关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这个特殊家庭又充满了温暖和笑脸。

2018年,马某查出患上了结节病继而又患上了乳腺癌,高昂的医疗费用及痛苦的化疗过程再一次让马某陷入困境。她找到杜金环,将孩子托付给她,并开始拒绝接受治疗。

杜金环一面安慰马某让她重拾生活信心,一面多方筹款、帮她渡过难关。

“遇到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所长,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笑对生活。” 马某说。

从警18年,杜金环先后帮扶过160位孤寡老人和失去亲人的孩子,被21个孩子称为“警花妈妈”。

犯罪分子的克星

杜金环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带领派出所民警形成合力,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不断强化打击力度,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清网行动”中,杜金环20余次前往涉嫌故意杀人的在逃犯罪嫌疑人焦某家中做规劝工作,为他们讲法律、讲政策,有农活帮着干、有困难帮着解决,慢慢化解了焦某家人的抵触心理。

焦某家人告诉杜金环,焦某可以投案,但必须由她一个人去见焦某。所里民警不放心她的安全,杜金环安慰大家,“邪不压正,再说我也不是弱女子” 。

于是,杜金环一人驾车,并几次按照焦某家人要求变换见面地点,终于在枣庄市一个偏僻的小树林见到焦某。经过她一番推心置腹地说服教育,焦某最终同意投案自首。

近年来,杜金环通过数百次登门、只身面险,一次次真情化冰,成功敦促9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其中包括3名命案在逃犯罪嫌疑人。

2017年初,杨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逃窜至胜利镇北新汪村,以电动自行车下乡、交纳费用送礼品为名,诈骗30余名村民现金共计1万余元。

杜金环立即组织民警全力侦办案件,最终经深挖细查,将四人依法刑事拘留并追回全部赃款。在辖区北新汪村文化广场举办的集中返赃大会上,受害群众从杜金环手中领回失而复得的被骗钱款时倍感喜悦。

农村治安的守护者

杜金环带领派出所民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通过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胜利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8年立秋之后,胜利镇接连发生专门盗窃农田小路上电动车电瓶案件。案值虽然不大,却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生活。杜金环与民警采取便衣巡逻、蹲点守候等多种手段,围捕嫌疑人。

有一次,杜金环带领民警巡逻时,发现某村村民吴某不忙着秋收,却骑着摩托车在农田小路上转悠、形迹可疑,杜金环随即上前盘查。在发现民警后,吴某立刻逃窜,并丢下摩托车逃进玉米地,企图借助“青纱帐”的掩护逃跑。杜金环与民警紧追不舍,跑出千余米后的吴某最终气喘吁吁地瘫倒在地束手就擒。

2019年大年初一,杜金环在派出所值班。辖区群众贾某和杜某两家因为退婚闹得不可开交,杜某10多名亲朋好友到贾湾银杏景区附近寻衅滋事,300多名村民游客围观,局面一时难以控制。

得知情况后,杜金环立即带领民警前往,将9名违法人员依法刑事拘留,忙完案子已是大年初二。

事后,贾某对处理结果不满,多次到上级信访,杜某也认为处理过重对派出所不理解。

杜金环认真思考双方心理症结,数十次登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讲解。当事人杜某信服地说,我现在才知道派出所是为我着想的、是公正的,贾某也对收回6万元彩礼表示满意。

2019年信访积案集中攻坚化解专项活动以来,杜金环和战友们一起,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部化解3起信访积案,实现零信访。

在杜金环眼里,没有大小案件之分,只要侵害了群众利益,只要危害了社会治安,她就紧盯着不放,直至破案。她曾在天寒地冻中守候一周,手上脚上全是冻疮;她曾为追回赃物钻过下水道、扒过垃圾箱;她曾为追击犯罪嫌疑人摔伤过、被狗咬过。

在胜利派出所工作六年间,杜金环带领民警共破获刑事案件348起,查处治安案件663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56人。

杜金环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她如一只辛勤的燕子,轻声细语中为群众把温暖衔来;她如一片明媚的阳光,用心呵护着胜利镇的和谐平安;她灿烂的青春光彩,在沂蒙腹地灿然绽放。

(转自: 新警事儿)

杜金环认真践行“忠诚担当、高效廉洁、严格执法、亲情服务”新时期沂蒙公安精神,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通过结对帮扶、走访联系等多种方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5年12月4日下午,当从齐齐哈尔赶到胜利派出所的群众刘月看到失联一年半的老父亲时,喜极而泣。

更让她惊喜的是,已经疯癫两年的父亲竟然叫出了她的名字。

12月3日清晨,根据群众报警,杜金环将一位吃完饭不付钱并且沉默不语的流浪老汉带回派出所。老人失忆,说不清家乡,也记不起亲人。

看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人,杜金环心里一酸,安排民警带着老人洗漱,自己为老人买了新的棉衣、棉帽和棉手套。

杜金环握着老人瘦骨嶙峋的手轻声地说:“看到您,我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您如果有女儿,也应该像我这么大了吧?”

老人眼里湿润了,良久说了一句,“我有女儿”。

最终,在杜金环帮助下,老人奇迹般地想起了往事,并联系了自己的家人。

2016年,杜金环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胜利镇北新汪村村民马某在7年前捡拾了一个弃婴,眼看到了上学的年龄却一直没有户口,无法办理学籍和低保。

杜金环上门了解情况,并主动联系民政、户政、学校及村委等多个部门调查了解并为孩子及时办理了落户手续。

去给马某送户口本时,杜金环发现她老伴多年前已离世,马某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生活十分困难。

杜金环立即给孩子买来衣服、生活用品,联系学校为其办理了特困生补助,还在民政部门为两人申请了每年5000多元的低保补助。

在杜金环鼓励和关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这个特殊家庭又充满了温暖和笑脸。

2018年,马某查出患上了结节病继而又患上了乳腺癌,高昂的医疗费用及痛苦的化疗过程再一次让马某陷入困境。她找到杜金环,将孩子托付给她,并开始拒绝接受治疗。

杜金环一面安慰马某让她重拾生活信心,一面多方筹款、帮她渡过难关。

“遇到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所长,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笑对生活。” 马某说。

从警18年,杜金环先后帮扶过160位孤寡老人和失去亲人的孩子,被21个孩子称为“警花妈妈”。

2019年大年初一,杜金环在派出所值班。辖区群众贾某和杜某两家因为退婚闹得不可开交,杜某10多名亲朋好友到贾湾银杏景区附近寻衅滋事,300多名村民游客围观,局面一时难以控制。

得知情况后,杜金环立即带领民警前往,将9名违法人员依法刑事拘留,忙完案子已是大年初二。

事后,贾某对处理结果不满,多次到上级信访,杜某也认为处理过重对派出所不理解。

杜金环认真思考双方心理症结,数十次登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讲解。当事人杜某信服地说,我现在才知道派出所是为我着想的、是公正的,贾某也对收回6万元彩礼表示满意。

2019年信访积案集中攻坚化解专项活动以来,杜金环和战友们一起,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部化解3起信访积案,实现零信访。

在杜金环眼里,没有大小案件之分,只要侵害了群众利益,只要危害了社会治安,她就紧盯着不放,直至破案。她曾在天寒地冻中守候一周,手上脚上全是冻疮;她曾为追回赃物钻过下水道、扒过垃圾箱;她曾为追击犯罪嫌疑人摔伤过、被狗咬过。

在胜利派出所工作六年间,杜金环带领民警共破获刑事案件348起,查处治安案件663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56人。

杜金环的每一天都是忙碌的,她如一只辛勤的燕子,轻声细语中为群众把温暖衔来;她如一片明媚的阳光,用心呵护着胜利镇的和谐平安;她灿烂的青春光彩,在沂蒙腹地灿然绽放。

(转自: 新警事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