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境内,缅甸也有少量分布。独龙族世代居住在独龙江畔的峡谷中,仍保留着远古氏族的遗风。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独龙族村寨 图片来源:网络
2、1950年以前,独龙族还是一个刀耕火种的民族,轮歇耕作、广种薄收。那个时候的独龙族人由于生产力落后,农耕地大部分都无法固定,只有轮歇的“火山地”和半固定的“水冬瓜地”以及村寨房舍周围的“园地”三种。
深山里的独龙族 图片来源:网络
3、“火山地”的数量很多,分布也很广,大多集中在独龙江两岸陡峭的山坡上,一般要在种植一两年后抛荒轮歇,火山地一般占有权并不固定,这种情况也沿续至今。
独龙族男性结伴上山耕种的照片 图片来源:说历史
4、“水冬瓜地”是一种人工培植树林以蓄积肥料再砍烧的轮种耕地,独龙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水冬瓜树生长快、枝叶茂盛,砍烧后比一般树木肥力大,可连续轮种玉米、苦荞、稗子或小米3年,便逐步在砍烧后的火山地上重种水冬瓜树苗,等到5至6年长大后又再砍烧耕种。
5、村前屋后的耕地即为“园地”,地势较平,最为肥沃,但面积最少,所以采用锄耕,不必抛荒轮歇。园地主要用来种植玉米、土豆、芋头等作物。
耕种季的时候,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大家庭共耕地的劳动 图片来源:网络
6、独龙族人过去使用的生产工具也十分简陋,比如在山地上戳洞点种玉米的“尖竹器”,由于没什么技术含量,基本上都随用随丢;还有用于松土、锄草的“木勾”,是用树枝削制而成,既不好用,又不耐用,外出耕种时都要备上几把。
拿着耕种工具的独龙族人 图片来源:云南旅游
7、铁器对于独龙族来说,贵比金银。独龙族的铁器有两种,第一种大概是在两百年前传入当地的“铁砍刀”,是独龙族用来砍柴、开路、狩猎、盖屋的万能工具,但要两头肥猪才能换到一把,而第二种是“铁斧”,大约是在80年前从缅甸传入,一条黄牛能换来两把铁斧。
8、独龙族有着独特的历算法,对每个月份的叫法也是一派“刀耕火种”的气象,彰显着其生产和生活经验,比如五月称为“阿石”,意为烧火山月;六月称为“布昂”,意为饥饿月,存粮吃光,该大量采集野粮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