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的根雕情缘

修饰一尊佛像

73岁的南民贵老人是临渭区阳郭镇人,作为农民却一生爱好文艺,从“文艺青年”再到“文艺老年”,从书画爱好到根雕达人,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

少年时南民贵爱好画画写字,自己四处寻找字画学习。然而毕竟身处农村,字帖画册极为珍贵,于是每每看到片纸书画,他都欣喜若狂,倾心描摹。上世纪60年代,正遇上3年饥荒,南民贵在阳郭镇街道看到一位老先生,挂着水墨画书法作品售卖,梅兰竹菊美不胜收,但来来往往竟没一个人买。南民贵不以为意,躬身拜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为师。老先生姓张,拜师时张老先生让他画幅作品先看看,南民贵托人买了一张麦秆草纸,画了幅“八骏马”拿给老师,“诶,你画的还行,就是字不行!”老先生看过之后夸赞他,并给了他一册王羲之的字帖。

然而学画仅仅维持了一星期,村里人种种闲言碎语就传进他的耳朵,说他年纪轻轻不事生产。再加上困难时期温饱都很难保障,他就留存文艺之心,返回生产队专心种地了。时间到了70年代,农村人家具都是请木工打造,然后加油漆做成,于是有许多年轻人学做油漆工,给箱柜上绘画雕刻。南民贵说:“能画画还有收入,这没人嫌,我就干起了油漆的活计。”到80年代末,南民贵才停下了油漆工作。其后他还开过家具厂,直到2000年让自己退休。

步入老年,一次从镇上回老家朱南村,南民贵看到一棵树上长了一块树樱,外形酷似两只熊猫相拥玩耍,“我一看,这个咋这么好看”,于是把树樱取下,稍加修饰并为熊猫点缀上眼睛,形象立即灵动起来。随后南民贵买书开始学习根雕,置办各类工具,寻找好材料练习,大小作品遂一一做成。起初是自己欣赏或送给亲朋,接着名声传出,大型作品也卖到数万元。在2007年南民贵被授予根雕传承人称号。

这些年他雕刻的佛像、鹰隼、鼋鼍、耕牛、狮虎等作品,莫不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南民贵讲,根雕是三分雕刻,七分天然,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原型要好。现在他雕好的一座雄狮根雕,原材料就来自塬上的土堐,挖掘时甚至动用了吊车。一件大作品要经过拔汁、硫磺驱虫、风干、雕刻然后上油漆,需一年多才可真正完工。

虽已是七旬老翁,“文艺老年”的南民贵对根雕的爱好却从未削减,只要发现好的材料,必要将之雕刻出来赏玩,欢欣鼓舞,自得其趣。

打磨工艺品“雄狮”

一座鼋鼍背上的八仙人物

老年生活悠然自得

满屋的雕刻作品

来源:渭南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