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这个专骗老人钱的男子抓到了,追回2万余元

10月31日晚上7时许,

电白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联合林头派出所民警

经过连续数日的摸排蹲点,

最终在博贺镇一奶粉店门口

抓获一名专骗老人钱的犯罪嫌疑人

崔某全以及他的同伙妻子张某,

缴获作案车辆一辆和赃款2万余元。

据办理该案的刑警大队二中队民警陈国庆同志介绍,今年4、5月份以来,电白警方接到林头镇多名老年群众报警,称其被一名中年男子以帮忙到村委会办理领取巨额建房基金为由,骗取了1000至20000元不等的现金。但由于报警人均为老年人,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较差,且嫌疑人对村道地形熟悉,电白警方在办案初期进展艰难。

针对此类案件特点,案发地林头派出所联合刑警二中队等部门及时调整侦查策略,加大警力投入,对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开展调查走访工作,通过碎片化信息点滴拼凑嫌疑人外貌特征和作案规律,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崔某全。经查,崔某全曾有盗窃、诈骗前科,反侦查能力极强,作案后极少露脸。

今年10月,林头镇再次出现类似警情,这为电白警方精准获取嫌疑人崔某全的行踪打开了缺口!经过巡线侦查,警方逐步缩小范围,锁定嫌疑人就躲藏在滨海新区博贺镇一出租楼内。10月31日晚上,电白分局刑警大队二中队便衣民警顾不上吃饭,早早分散在出租楼周边各个路口守候伏击。晚上7时许,利用嫌疑人崔某全和张某外出买奶粉之际,便衣民警迅速出击,将其一举抓获!

dvdf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崔某全和其妻子张某已初步交代了自今年以来多次诈骗老人年钱财的犯罪事实,所得大部分赃款已用于日常消费。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电白警方已为受害群众追回现金2万余元,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作为子女,

真的要多关心你的父母啊!

不然你赚钱的速度,

都赶不上他们被骗的速度!

如果你的父母真的被骗了,

千万不要直接反驳他们,

给他们讲讲反面故事,

尤其是权威电视台,权威报纸曝光的案件!

保健品骗局的花式套路

营销套路1:免费活动诱导

图源:图虫

常规的,赠送米面油鸡蛋,邀请您参加讲(洗)座(脑)。

或者是邀请您参加免费量血压、免费体检的活动。

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纠缠。

营销套路2:真吓唬+假关怀

组织老人参加“养生专家讲座”洗脑,让专家单独为你“把脉”,或是借助一些仪器给老人做体检。

经检查完后,心、肝、脾、肺、肾、血管总有一处出现“大问题”。

于是,销售就拿着或真或假的数据,恐吓老人加剧对自己身体状况担忧。

然后介绍自己推销的产品,虚构治病效果。

营销套路3:“受益者”现身说法

相信你一定看过这样的电视广告:

一位老人患有中风,行动不便,苦不堪言。但自从按疗程服用了xx 药丸,他站起来了,走路变顺了,美好生活又回来了!

是不是特眼熟?

“受益者”(托儿)的现身说法,让你觉得这东西好,赶紧掏钱,目的就达到了。

可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没用。

营销套路4:打“感情牌”

没有子女的陪伴,也给了这群骗子可乘之机!

有老人过生日的时候,就组织生日派对,甚至直接下跪喊爹喊妈,各种赠送礼品,分文不取。

老人们特别开心感动,觉得比亲儿子亲闺女都好。

无聊的时候,“干儿子干女儿”打电话问候;生病的时候,亲自送药慰问;家里水管坏了,免费上门维修;周末休息的时候,甚至陪老人上街买菜,遛狗!

这么“敬业”,难怪老人被“感动”,一感动,钱也就“敢动了”!

营销套路5:组织免费旅游、参观工厂

销售人员组织各位“干爹干妈”免费旅游,车接车送,吃住全包,还能参观加工厂。

目的就是把人集中到一个离家远又封闭的地方,方便“集中攻坚,一个个说服你下单”。

然后,进行产品限购,名额有限,想买的还不一定买得到,销售人员各种给“干爹干妈”帮忙,帮其购买好产品。

最终,老人们纷纷踊跃掏钱,没钱的还会借钱购买,被“感情牌”套牢。

精心设计的套路环环相扣

老年人就像是温水中被煮的青蛙

面临“绝境”却不自知!

买保健品注意几个字眼

图源:图虫

看到保健品宣传中有以下字眼,应特别注意:

误导1:“迅速起效”

就算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起效。

如果服用保健品后,效果显著,很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

误导2 :“治疗多种疾病”

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保健品是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重要的事说三遍:

保健品不治病!

保健品不治病!

保健品不治病!

所以,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功效。

误导3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医学上暂时无法彻底治愈,保健品更不可能。

误导4 :“纯天然成分”

“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应合理使用。

美国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为何保健品如此受老年人青睐?

有分析指出,中国50%以上的保健品消费者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

图源:图虫

1

保健品被“神话”

保健品经过各种宣传后,变得“神乎其神”。它既有万能的保健作用,还能包治百病。

因此,不仅老年人自己爱买,很多人还会选择购买保健品去送礼。

那些患病的老人,希望通过保健品治病;健康的老人,则希望通过保健品“续命”。

2

监管不到位

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使得诸多“神药”畅游于大街小巷。

一些所谓的“专家”,常常打着各种旗号,大张旗鼓地欺骗消费者。

老年人遭遇“忽悠”后,辨别能力弱,容易陷入对方的营销陷阱。

3

空巢老人有钱、有闲

空巢老人常常独居,与子女交流少,信息不畅。外加很多老人退休后,多多少少手上会有点闲钱。

多数老人在年轻时“艰苦奋斗”,老了后,爱好很少,精神上比较空虚,常常被热情的销售人员所“俘虏”。

经过“洗脑”后,老人们纷纷掏钱购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