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团结就是力量!小宇首发花蕾换节奏,宝宝首发双赢加强攻

文/独具一格

其实从里约奥运会时接应位置就没有固定主力,副攻位置也是三个人换着打,主攻也是如此。从郎平2013年执教以来,一直提倡国家队没有主力和替补之分,说实话,每个位置肯定要有一个首发阵容,但是发挥不佳时怎么办?放在过去,就七仙女打天下,不行就干瞪眼,但是郎平却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一套,通过奥运会资格赛发现,主攻和接应位置依然还是存在短板,需要多人配合互相协作,一个倒下另一人顶上。

接应位置早在里约周期就已经暴露出进攻实力不足的风险,只不过没有现在这样明显,当时还是杨芳旭和龚翔宇在队,两个人也是轮流上去,一个首发顶不住,另外一个上,实在不行张常宁客串,反正不能等死。目前这个位置上的思路其实还是这样,龚翔宇确实首发次数多,而且也是接应位置最全面的国内第一人,但很多时候她的进攻被对方看死哑火,造成右翼进攻瘫痪。

一旦龚翔宇进攻打不开,或者一传连续不到位,那就换上曾春蕾,曾春蕾的经验比龚翔宇丰富,但是老将体力不足,而且弹跳也大不如前,在处理球方面更圆滑、更合理,保障环节稍强于龚翔宇。本次资格赛曾春蕾对德国几次替补出场,虽然得分不多,但是两次关键局点的发球得分体现了老队员的价值,关键时刻头脑清醒,敏锐地找出了对方的漏洞。

主攻位置的李盈莹和张常宁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张常宁更多的作为首发队员出现在主力阵容中,这样的阵容目的使为了保障环节更加稳定,张常宁的保障确实要好于李盈莹,但是当张常宁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时候,李盈莹就要替换上场加强进攻,偶尔也有张常宁一传失误或者屡屡不到位的情况,李盈莹上去救场。

在主攻和接应两个位置上,除了朱婷一人独大,其余边攻手还不具备牢牢占据主力的能力,每一个边攻手不管是首发还是替补,都要随时待命,以防场上选手出现起伏,进攻受阻、一传失误时替换上场的人上去就能发挥,也就是郎平说的没有替补、主力之分,全队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局面。

换一个人也就换了一个节奏,对方不适应的前提是该队员在场上对之前的队员出现的问题有所弥补和改观,否则没有任何的用处。现在中国女排边攻手比较多,也可以在主攻和接应位置客串,全队在平时训练中尽量弥补不足和短板,个人实力缺乏绝对强点时,更多的是群策群力,几个队员接力去完成比赛。

返回顶部